分享內容的脈絡:


分享內容的脈絡:



1. 惟恩寶寶的生活日記、成長點滴 2. 寶寶的早期教育啟蒙 - 右腦、語言訓練、蒙特梭利教學法 3. 寶寶的早期靈性引導 - 詩歌、聖經故事、禱告 4. 隨筆、遊記 5. 聖經教導、領受、得著分享

乘坐430穿梭機蒞臨這個世界

Lilypie Kids Birthday tickers

2016年1月20日 星期三

《基督徒的神學思考》- 閱書反省報告

《基督徒的神學思考》


閱畢了《基督徒的神學思考》後,帶給了我不少的亮光,擴闊了我的屬靈視野,也讓我一步一步地建構自己的神學思考方法及模式。作者在導言的部分,已指出一般信徒都會覺得「神學」是為學者、哲學家、教授和哲學博士而設的學科,作者卻認為『成為基督徒就是成為神學家,沒有例外。』因為簡單的生活行動都是反映出「神學」:『基督徒與周圍事物關連的獨特方式,他們與別人和世界交往的風格,也是神學見證。』另外,作者也解釋甚麼是神學思考 『不單是個人的,而且也是互動、對話和與群體有關的過程』而神學本身就是一個持續不斷的『信仰尋求理解』的過程,是動詞而不是名詞。這樣的想法及觀念,也印證了我最近幾年的領受 除了初信主的時候所領受到的聖經教導 『信徒皆祭司』、『應當離開基督道理的開端、竭力進到完全的地步』之外,亦要『(不斷的)心意更新而變化,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當中的『心意更新而變化』是一個現在進行式,跟神學思考一樣,也是一個反覆、不斷尋問、修正的過程。

在第一章裡,作者提出深印神學(Embedded Theology)及深思熟慮的神學(Deliberative Theology)的意思及解釋兩者的分別、不同的層次,主要的分別是後者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在自己已接收、潛藏在心裡、習以為常、不以為意的信仰信念、對聖經的理解及解釋作進一步的反覆思考,以達至『信仰尋求理解』、在信仰中成長,就是深化、擴展,甚至或許是修改我們對信仰(某些)意義的理解,以致我們能夠更深刻地認識上帝和自己,並活出信仰,為主作美好的見證。作者仍在本章中提出『神學地思考的挑戰』,其中提到的一點 – “神學思考不能旺盛,除非它得到教會本身珍惜和實踐。當我思想這一個題目的時候,也在同時反思怎樣在教會建構這個『不斷的反覆思考,務求從深印神學進深到深思熟慮的神學』(以下簡稱為ED,以抽取兩個層次的神學的英文名稱的首個英文字母而成)的群體學習的氛圍時遇到的挑戰及困難。在香港的教會牧養處境中,信徒(神學人) 大多為生活而奔波勞碌、社會環境喧嚷、政局不穩定、道德的標準每況愈下,不少的基督教群體嘗試在神學思考上,以信仰跟生活關連起來,向世界作出回應,但可能是在神學思考上的操練未夠老練,或是當光進入黑暗時帶來的刺眼,對世界的回應,每每是換來世界對教會的批評,甚至認為教會是反智地跟社會的發展方向背道而馳,同時,在此時此地的香港,正處於政局不穩定的時勢,面對著社會的不公義或強權壓迫的時候,跟隨主的信徒,無論是牧者或平信徒,可會被四周環境影響而感到軟弱無力,因而在教會中營造及建構ED的氛圍,確是不容易的事,再加上中國人的牧養或傳授知識、技藝給下一代的模式,通常是將自己所領受及掌握到的知識、學問、智慧,單向地傳遞給下一代,卻不太著重培養信徒的神學思考,亦不鼓勵在雙向的對話及在不同神學的議題的討論中,在互相學習、甚至乎互相批判對方的觀點中的教學相長,在這樣的氛圍下去學習認識及了解上帝及聖經的教導時,難免造成一般信徒只停留或自滿於E這個深印神學的地步,而不去更新而變化地去進入D那深思熟慮的神學境界,去察驗何為 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在第二章中,作者闡述神學思考的過程中的不同任務 以神學作為解釋、關聯及評估,在第三章中簡介神學思考的過程中,怎樣一步一步地構建自己的神學思考模式 藉著建立一個自己的神學模板,以不同的資源,就是那『衛斯理四邊形』聖經、傳統、理性及經驗,而在第四章,主要是闡述什麼是神學方法的範圍 就是研究神學的基礎、正確次序和準則的範圍,當中作者先闡述一般人的兩種思考模式 一種是順序(sequential)、另一種是平行綜合(parallel synthetic),前者顧名思義,就是按照不同資訊的因果關係、先後次序來排序; 而後者是不需要將不同資訊排序處理,卻是著眼在整幅的圖畫,了解不同資訊的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作者也指出我們每個人的思考模式都會有不同的傾向,重這個便輕那個,但是,他也鼓勵神學人應把兩者兼容並蓄,如傾向的是平行綜合,便需要配以順序的模式來建構整合,反之亦然,如能拿捏得宜,便能達至雙向認知”(bilateral cognition)這個境界。到了這個境界後,便能在深思熟慮的神學建構上,藉著以訓練的學術和邏輯(來自順序的思考模式),以量度核實的洞見(來自平行綜合的思考模式),來平衡他們的直覺風格;同樣地,若神學人本身是傾向順序的思考模式的,他們不難發現單純這種線性的分析,可會窒礙他們的想像力,妨礙他們對事物的理解。作者亦指出,平日的屬靈操練,對直覺的神學思考是有幫助的。文中提到的例子 事奉者未能在日常處理事情中注意資料的搜集和分析,以致在他的事奉牧養中,只停留在深印神學的層面。作者以一個 抽水先要注水”(pump-priming)的經濟學的詞彙,鼓勵信徒需要付出心思、時間去培養自己創意思考的能力。

接著下來的三章課文,作者以三個命題 福音、人類狀況、基督徒召命作為三套評斷性練習,讓讀者從之前的篇幅所學習到的神學思考、分析、建構等思維方法,透過這三個練習加以實踐應用。而當中有關『基督徒召命』的神學思考的分享,給了我不少的亮光,當中以一個個案 一個露宿者向一群正在開會中的崇拜委員會委員求助,而其中的一位委員給了那露宿者一點點金錢,便打發他離開了 帶出一連串神學思考的問題,作者提出兩條思考的路線給我們參考:一是此舉能否正確表達基督徒的召命;二是若這是能夠的話,此舉是不是最恰當的做法。看完了作者帶出的分析及不同委員的不同看法,讓我更明瞭在教會的群體中,除了此等小的舉措都存有不同的看法之外,那些關乎基督徒的公民責任、順服當權者與否、社會公義、教會的召命等牽連更廣、更需要深思熟慮的問題,看法的不同、意見分歧便更加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雖然,如作者所言:『所有基督徒都蒙召在自己的生命處境中作上帝忠心的僕人』,但是在我看來,當中分歧的原因,除了是書中提及到那三個原因的設問[1],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之外,另外的原因是在教會的群體中,會眾、執事、教牧同工在神學的思考上的步伐及程度可會存在差異,當中好多時不一定是會眾/平信徒比執事、教牧同工更靠近深印神學的那一個領域,反過來說,即不一定執事、教牧同工更靠近深思熟慮的神學思考那一個領域,這樣便令到現實的處境變得更加複雜。此外,作者也提出一個問題給讀者思考 『為什麼在某個特定的情況下,某種行動方式是最恰當的?[2],最後,在作者分析完幾個不同的看法後,他指出『哪一個才是最合適的? 而這往往是一個謎』[3] ,當看到這一結論之後,我更加賞識這本書的作者,因這才是真智慧,我還看到另一個不能判斷那個才是最合適的看法、行動的原因,就是因為時間不能逆轉、也不是靜止,在決定一個行動之後,現實的情況在萬事都互相效力中被改變了,結果可能是更好、或更壞;而我們不能夠返回起點,再嘗試作出另一個決定,效果是否比之前的更好、或更壞,再加上不同的人,對未來都有不同的看法、期待,在人的有限智慧來看,這更加難以分析哪一個方案、行動才是最合適的,但我仍然擁抱神學思考在個人、教會召命中所發揮到的好處,就是透過『深思熟慮的神學思考』,讓不同看法、背景、思維的人,在思考的過程、進路及祈求聖靈的帶領中,察驗何為 上帝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

在最後的兩章中,主要是講論『神學批判』、『屬靈操練』,當中有不少洞見及精彩的表達 『信仰群體不單是崇拜和團契的群體;也是批判、深思熟慮地進行神學探究的群體』[4]、『基督徒神學家必須建立一種內化他們思考的方法。它必須簡單得可以即時,幾乎自動地行動;但又必須複雜得可以適應現實世界的複雜性。』[5] 當中提到的『戰壕式詮釋』,即信徒應常儆醒、平日多重覆練習『神學思考』,像訓練『肌肉記憶』一樣,剛巧我在這幾年也是在練習長跑,那就更加明白不斷的反覆練習、『肌肉記憶』的意思 就是自然的反射動作,如:呼吸、擺手、提腿的協調;而『屬靈操練』就像長跑一樣,也需要不斷的心意更新而變化,並從實踐中不斷修正、學義,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1] <基督徒的神學思考>中的第134頁的什麼是真正的原因? 什麼是基督徒的原因? 它們是否充分的原因?”
[2] <基督徒的神學思考>中的第139
[3] <基督徒的神學思考>中的第140
[4] <基督徒的神學思考>中的第157
[5] <基督徒的神學思考>中的第167  


關於我自己

Toronto, Ontario, Canada
一顆期盼著生命來臨的心 - 新生命是天父所賜最好的禮物,怎樣迎接著他/她的來臨,應該抱著什麼的心情? 一個與主耶穌基督離世升天復活前同齡的信徒、一個深信藉著十字架的愛才可以化解人間的怨仇、一個飽歷滄桑但仍相信『四海之內皆兄弟』、不斷學習『愛人如己』的赤子、一個正期盼著BB出生的準父親...... (以上寫於2007年8月)(以下是寫於2009年12月27日) 從少在天主教背景長大、熟悉聖經、天主教教會的禮儀、規條、教義、可能是未曾遇上一個值得敬重的天主教徒的同學或老師,因緣際會下,中七時在一基督教宣道會的『彩虹佈道會』中、茅塞頓開、明白到『因信稱義』的道理,便毅然決志信主、從此跟隨耶穌基督、立志將信仰跟生活融合(fuse / integrate)起來、樂意跟渴望真理的人分享真道、讓更多人明白福音、體驗基督的愛。 亦曾在年輕時深入虎穴,在一間主流基督教視為異端的教會聚會、跟那些談吐斯文、熱心傳道的年青長老研究、交流、並參與他們教會的核數工作、對他們的行政、財政、佈道策略瞭如指掌。 最近開始探索伊斯蘭的教義,碰巧新來的外傭是虔誠的穆斯林,更加可以知己知彼。 此博客的寫作及資料分享的動力來源... 其一是跟別人分享自己認為是優良、叫人得造就、建立的資訊,而亦是自己資料搜集的平台,自己在分享過程中及在其他博客的回饋意見及交流中,不斷的更新及豐富自己的學識及內涵... 其二是給惟恩寶寶一步一步地灌輸我們認為正確的、以聖經為本的價值觀、道德觀、宇宙觀,讓寶寶在愛及真理中成長,以致她長大多一點、懂得獨立思考的時候,可以自己選擇一條正路,畢竟每個人都被賦與自由意志,跟隨耶穌基督與否是個人的選擇,萬一在寶寶成長的中途、我們作父母的突然猝死(在每晚睡著之前,誰有絕對的把握 -- 翌日早晨的時候,心仍然在跳動、還有明天的生命氣息?),寶寶也可以明白父母的心意... 其三是因為互聯網的『無遠弗屆』,希望在天家的母親、外婆、外公,也可以知道我們在地上的近況。 其四是讓寶寶在長大後,可以回望小時候的成長片段。 其五是在分享教養孩童的生活片段、成長點滴的時候,當中必定是喜樂多於憂愁的,雖然實踐、學習無條件的愛時,必定要付上代價,但希望在分享中,叫一些活在愁煩中的家長改變過來,以喜樂的心去造就一個愛的環境給他/她們的寶寶成長,在那個環境下,沒有寶寶是被忽略、被遺棄、被掌控... 卻是被愛惜、被接納、被啟蒙,在愛中建立自己。

標籤summ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