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封一大清早發給財政司司長的信,如路過的家長看過後有任何意見,請隨便留言,看看我們這一代可以怎樣改變、塑造香港這個城市,使我們的下一代,可以生活在一個平等、健康、快樂、和諧、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的社會,不要輕看個人的力量,只要每人願意付出多一點點,整個社會、整個世界也可以改變過來。(若要引用此篇文章,請同時引用文章的出處,可避免被"斷章取義"的誤會,謝謝!) 歡迎轉載分享
(若你擁有Gmail的電郵戶口,可直接留言,不然的話,可要選擇 "匿名",並留言 + 電郵
(不要留下電話))
(不要留下電話))
To: budget@fstb.gov.hk
--------------------------------------------------------------------------------
致 曾司長,
本人是一位70後接近中年的會計師,家有一位3歲大的寶寶,而太太是全職主婦,不要輕看主婦的工作,她們的責任重大,並且任重道遠,除了照顧寶寶的起居飲食之餘,亦要培育寶寶的品格及德行。眾所周知,每個人的性格、品格、求知的態度、精神、聰明智慧,一般都是在0-6歲的這段時間塑造及啟蒙出來,中國傳統智慧的『三歲定八十』,西方醫學的『兒童腦部在5歲前已發展到如成人的90%』,在寶寶成長的這段時間內,父母所擔當的角色,是沒有人可以取代的。
我相信如果不用擔心財政的話,很多父母都會選擇一個出外工作、一個暫停工作幾年,而在家裡教養孩童,只是在香港生活,除了百物騰貴外,再加上供樓的壓力,百上加斤,很多父母不得不一同外出工作,為口奔馳,而不得不犧牲陪伴寶寶成長的時間,錯過了便是錯過了。
我自己的例子是寧願自己節衣縮食,亦儘量鼓勵太太在家帶孩子,而我們一家亦選擇房價沒有那麼誇張的新界區,而不是一個大學畢業生一個月的工資才可買到一平方呎的香港區樓宇。
香港這個大都會,存在不少結構性的問題,這個當然不是一時三刻可以解決的,而香港政府往往被批評短線、欠缺前瞻性、策略性的視野,其中可以在一方面體現出來 -- 學前教育(Pre-school and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及孕育一個『家教』(Home Education)的氛圍及配套的客觀環境。在過去的幾年,政府確實在這方面做了少少的功夫,如: 幼稚園的學卷制,但仍可以有更策略性的部署,建議如下:
1) 慢慢營造一個氛圍,讓家長可以更輕鬆、更無憂地選擇其中一位在家帶孩子
i) 提供稅務上的優惠 - 若家有0-10歲的孩子,而一方家長是全職工作、另一方是半職或全職主婦的,合併報稅後,這個家庭可享有額外十萬元的免稅額。
ii) 政府墊支一部份,提供醫療上的保障給全職在家照顧孩童的一方家長,也可以作為全民醫療保障的試行計劃。
2) 鼓勵準家長及家有0-12歲小孩的家長,裝備自己有關育兒、兒童心理發展等的知識,使到兒童教育得以普及
i) 參考再持續進修基金或職業英語的機制,撥款$10,000給每個家庭,讓家長們進修有關知識,參加培訓後,費用可以申請資助,並設有考試去評核家長在育兒、兒童心理發展等的知識程度,合格達標後,才可以申請撥款。
ii) 不需要撥款資助給課程提供的學界,有需求的話,市場自然會調整的,但如果財政有餘的話,也不妨提供補助金給12間擁有學位頒授權的院校,現在好像只有中大、浸大有關課程,學費不菲,未能做到大眾化。
iii) 參考購買慳電膽的做法,每年撥款1,000元的購物卷給每個合資格的家庭 (準家長及家有0-12歲小孩的家長) 去購買適合兒童閱讀、家教的書。
iv) 在推動產業發展的教育方面,著墨多一些幼教及家教吧!
以上的建議,當然在財政上的影響不是很大,但卻是意義深長,亦是經過『衡工量值』(value for money)的考慮,把資源投放在香港社會最核心的資產 -- 人才,長遠來說,這樣才可以維持或提高香港的競爭能力,在十年後仍然可以不被上海趕上,還有,政府若能給市民信心,讓市民對下一代的生活也滿有信心、盼望的話,本土香港人的出生率,自然會提高 ,繼而人口老化的問題便自然會舒緩下來。
我亦建議香港政府可做一些統計,分析一下投放在整體教育上跟GDP的比例,並跟新加坡、台灣、南韓、日本、北京、上海比較一下,亦可細拆在整體教育上的開支在幼兒、小學、中學、大學的比例,我沒有這方面的資料,但我推測是越高的教育程度,政府的撥款支出越多,但是,可否想一想,若果在孩童小時候已把根基打得穩,不單止在知識上,還有在品格、德行上,到他日孩童成長後,自不然會回饋社會,到時,那一代優秀學生的比例,必定會比現在的高,而社會亦會少了很多青少年問題、濫藥問題、生無可戀的問題、誇代貧窮的問題﹒﹒﹒﹒在經濟上的代價是什麼? 只是一部份家長暫時放棄工作,在家帶孩子,亦可能聘用少了一些傭工,減少國民收入(GDP),但是,很多好處是經濟上很難量化及體現出來的,如:貧富懸殊、國民快樂的指數,所以,曾司長,投放多些資源在幼教及家教這方面吧! 這是超對的! 起錨吧!
謝謝你們的勞苦。
致 禮
作為一個全職的主婦,壓力真的不少,無論在財政及心理上,對於你的建議,我是舉手支持的! 雖然我不太懂稅務、政府的支出等事情,不過我覺得你的分析及建議是有道理的,給你一個"讚!"
回覆刪除Eva Cheng